基督新教「教派性質會議」(ChatGPT)

 基督新教自宗教改革以來,舉行過幾次具有歷史與神學分量的「教派性質會議(Synods or Councils)」,這些會議針對當代重大神學爭議,形成具有規範性的決議。以下是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基督新教會議:


🧭 一覽表:基督新教重大會議整理

會議名稱時間地點爭議核心決議重點神學意義
施馬加爾登會議
(Schmalkaldic Articles)
1537年,德國施馬加爾登路德宗與羅馬教廷的教義界線路德撰寫《施馬加爾登條款》以備神學辯護強化路德宗核心教義,逐步發展信條化
海德堡會議
(Heidelberg Catechism)
1563年,德國普法爾茨地區教義教導工具需求撰寫《海德堡要理問答》成為改革宗重要信仰告白之一
第二次蘇黎世會議
(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)
1566年,瑞士改革宗教義統一發布《第二瑞士信條》改革宗國際信仰統一的重要文件
多特會議
(Synod of Dort)
1618–1619年,荷蘭多特對抗亞米念主義發布《多特信條》,闡明TULIP五大要點奠定改革宗救恩論的經典框架
威斯敏斯特會議
(Westminster Assembly)
1643–1653年,英國倫敦教會治理與教義統一(清教徒與英國國教)撰寫《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》與要理問答英美長老宗、改革宗的重要信仰標準
洛桑會議
(Lausanne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)
1974年,瑞士洛桑世界福音宣教的挑戰與合作發表《洛桑信約》福音派合一、宣教神學的新里程碑
開普敦會議
(Cape Town 2010, Lausanne III)
2010年,南非開普敦全球福音派面對文化、社會、公義議題發表《開普敦承諾》福音派與全球南方教會聯合見證的表達

🧱 二、詳細介紹幾個關鍵會議

1. 🏛️ 多特會議(Synod of Dort)

  • 時間地點:1618–1619年,荷蘭多特

  • 背景:回應亞米念派的五項抗議(Remonstrants)

  • 決議

    • 清楚否定亞米念派的條件性預定

    • 發布《多特信條》,內容就是 TULIP 五大要點的神學基礎

  • 意義:改革宗與亞米念派徹底分道揚鑣,是改革宗救恩論的分水嶺。


2. 📜 威斯敏斯特會議(Westminster Assembly)

  • 時間地點:1643–1653年,倫敦

  • 背景:英國清教徒與國教會在教義與教會體制上的矛盾

  • 成果

    • 《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》(Confession of Faith)

    • 大要理問答、小要理問答

  • 意義

    • 成為英美改革宗與長老會的核心神學文件

    • 高度系統化,涵蓋神學、崇拜、聖禮、倫理、政治等領域


3. 🌍 洛桑會議(Lausanne Congress, 1974)

  • 主持人:比利·葛理漢(Billy Graham)與約翰·史托得(John Stott)

  • 內容

    • 發表《洛桑信約》:強調福音純正與宣教責任

    • 認同「全人福音」(holistic gospel)

  • 意義

    • 開啟全球福音派合一與合作的時代

    • 把宣教與社會參與連結起來


4. 🌐 開普敦會議(Cape Town 2010, Lausanne III)

  • 背景:21世紀全球福音派面對的新挑戰:貧窮、不義、性別、宗教衝突

  • 成果:《開普敦承諾》(Cape Town Commitment)

  • 意義:展現全球南方教會的神學聲音,延續洛桑運動精神


🧩 補充:這些會議的重要共同點

特點說明
📖 聖經為最高權威所有正統新教會議皆堅持「唯獨聖經」
🤝 教會合一與純正每次會議都嘗試釐清、鞏固教義並回應異端
✍️ 留下信仰告白幾乎每次會議都產生系統化的信仰文件
🔥 面對時代挑戰從反對天主教錯誤、對抗亞米念派,到回應現代社會議題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與ChatGPT在講章交流之中的對話

耶穌在對話中直接呼喚名字的人

預定論與雙重預定論(ChatGP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