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定論與雙重預定論(ChatGPT)
預定論(Predestination)和雙重預定論(Double Predestination)是基督教神學中最具深度又最具爭議的教義之一。它們直接牽涉到:
-
神的主權與人的自由
-
救恩的確定性與公義性
-
神的愛與祂對罪的審判
下面我將為你清楚分段說明:
📘 一、什麼是「預定論」(Predestination)?
🔹 定義:
預定論是指:在創世之前,神根據祂自己的旨意與計畫,預定某些人得救。
🔹 聖經基礎:
-
羅馬書 8:29–30:「因為他所預先知道的人,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…」
-
以弗所書 1:4–5:「神…在創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…按著自己旨意所喜悅的預定我們…」
🔹 改革宗立場(單重預定):
-
神出於恩典揀選某些人得救(這些人一定會得救)。
-
其餘人則在公義中被任憑在自己的罪中滅亡(不是被逼滅亡)。
🔥 二、什麼是「雙重預定論」(Double Predestination)?
🔹 定義:
雙重預定論是指:神不只預定誰得救,也預定誰滅亡。
🔹 要點:
-
得救者是出於神的恩典與憐憫;
-
被定罪者是出於神的審判與主權決定。
🔹 代表性主張者:
-
加爾文(John Calvin) 在《基督教要義》中支持雙重預定(特別是在第3卷21–24章)。
-
他強調神不是消極「預見」罪人下場,而是積極按照祂的智慧與計畫執行祂的旨意。
🧠 三、誰發起預定論與雙重預定論?
名稱 | 身份 | 貢獻 |
---|---|---|
奧古斯丁(Augustine) | 5世紀拉丁教父 | 首次明確提出「神揀選人」與「人全然無助」的觀點,反駁伯拉糾主義。 |
加爾文(Calvin) | 16世紀宗教改革家 | 發展出系統性的預定論與雙重預定論,是改革宗神學核心之一。 |
多特會議(Synod of Dort) | 1618–1619 | 明確捍衛預定論(TULIP系統),反對亞米念派的條件式預知預定。 |
🌍 四、為什麼預定論很重要?
面向 | 原因 |
---|---|
🎯 強調神的主權與恩典 | 不是人先選神,而是神主動拯救我們(約15:16)。 |
🛡️ 給信徒救恩的確據 | 我們不是靠自己持守救恩,而是神堅固我們到底(羅8:30)。 |
🕊️ 防止誇口與律法主義 | 沒有人能因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或更敬虔而得救。 |
🔥 激發宣教熱忱 | 因為神已預定選民,我們才有信心傳福音,不會徒然(使徒行傳18:10)。 |
❗️五、爭議點與批評
爭議 | 批評內容 | 改革宗回應 |
---|---|---|
🤔 是否讓神顯得殘忍? | 難以理解神為何「造人卻預定他滅亡」 | 改革宗:神對選民是出於憐憫,對非選民是公義審判,兩者皆彰顯祂的榮耀(羅9章) |
⚖️ 人還有自由意志嗎? | 若一切都預定,那人還能選擇嗎? | 改革宗:人自由地選擇,但這自由是受罪奴役的「被限制的自由」 |
💔 是否使人失去傳福音動力? | 既然神預定好了,我們還需要努力嗎? | 改革宗:傳福音是神拯救選民的途徑,傳福音本身就是順服神的命令 |
🔍 誰是選民?我們怎麼知道? | 容易產生屬靈驕傲或憂慮 | 改革宗:從信心、悔改、愛神的果子中得確據(彼後1:10) |
✅ 總結:為何預定論至今仍重要?
-
它保護「唯獨恩典」的福音核心,防止人把得救歸功於自己。
-
它挑戰人對「神的公義與主權」的理解,逼我們謙卑地承認有限理性。
-
雖然困難,但若按著聖經全盤教導來看,預定論並不是讓人絕望,而是讓信徒在恩典中得安慰與確據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