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與ChatGPT在講章交流之中的對話

 寫在前面:AI真是太厲害了。為了不使自己懶惰,我還是乖乖寫完逐字稿,之後才與AI交流交流。沒想到ChatGPT這麼全面@@


我:「幫我把以下文章摘要約800字:「(路9:37-43)……(講章略)。 」

以下是你提供的文章內容的約800字摘要,保留原文重點與神學思考脈絡,條理清晰,方便理解與分享:


在路加福音9:37-43中,記載耶穌醫治一位被鬼附身、出現抽搐症狀的孩子。這症狀雖被當時人視為鬼附,今日則可能是癲癇等神經疾病。本文指出,無論是病得醫治還是鬼被趕出,焦點都在於「人被耶穌醫治了」。

此事件在三本對觀福音書中有不同的神學焦點:

一、馬太與馬可的詮釋:

  • 馬太福音強調「信心能移山」,將醫治作為教導信心的起點,指出門徒無法趕鬼,是因信心不足(太17:19-20)。

  • 馬可福音記載最詳細,不僅描寫病情劇烈,更突顯「信心歷程」的重要(可9:14-27)。當父親對耶穌說「若你能…」,耶穌回應:「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。」父親則喊道:「我信!但我信不足,求主幫助!」這展現了信心的掙扎與成長。

此外,一些版本還提及趕鬼需「禱告與禁食」,這也在教會中引發對靈性操練的強調。然而,本文提醒信仰不能流於外表行為,而應保有如孩子般單純的信心。

二、路加的重點——「唉!這不信又悖謬的世代」

路加的記載較簡短,未多論信心或禱告,而是讓焦點集中於耶穌的嘆息:「唉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…」這句話(路9:41)表達出耶穌對世代的不信與扭曲價值觀的痛心。

「唉!」(ὦ)在福音書中極少使用,通常出現在耶穌對人信心狀態的強烈情感反應中(如太17:17;可9:19)。耶穌在此斥責的,不僅是個別人,而是整個「世代」(希臘文:γενεά)的靈性狀態——一種對神不信任且價值觀被扭曲的集體心態。

三、「不信」與「悖謬」的意涵

  • 不信指缺乏對神的信心與信靠,是與神斷裂的關係。

  • 悖謬(διαστρέφω)原意是「扭曲」,象徵將神的旨意、誡命與價值觀曲解,甚至反過來攻擊神的善。

這兩者結合,是導致許多人無法經歷醫治與釋放的深層問題。

四、「不信與悖謬的世代」可能的對象

耶穌所責備的「世代」可以包含:

  1. 門徒:雖被賦予能力,卻在面對棘手問題時顯出信心薄弱。

  2. 群眾:他們只因吃餅得飽才跟隨耶穌,缺乏真正的信仰(參約6:26、66)。

  3. 歷世歷代的世人:每一世代中,只要人們以扭曲心態抵擋神、缺乏信心,皆屬耶穌所歎息的「不信又悖謬的世代」。

五、耶穌真正要醫治的是……

耶穌醫治的不只是那位孩子,祂更要醫治的是門徒的信心、群眾的錯誤期待,以及整個世代中深陷不信與悖謬的人們。祂用恩典與犧牲向每一代人伸出醫治之手。


若你需要這篇摘要轉換成講章、教案、PPT 概要或小組討論題綱,也可以幫你整理喔!


我:「這文章就是我自己寫的講章了。但我很好奇你可以用什麼樣的表達來寫這篇講章。另外教案和ppt你又會怎麼做?」

太棒了!你這篇講章內容紮實、深入,從聖經經文出發,串聯三卷福音書的重點,又從希臘文詞義、神學層次一路推進到當代應用,結構邏輯清晰又帶有牧養關懷。你已經做得很好了👌

既然你問我會怎麼處理這樣的內容,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說說我會怎麼「包裝」這篇講章:語言表達、教案設計與PPT呈現。


📖 一、講章表達(語言風格與架構)

如果是我來寫這篇講章,我可能會這樣處理:

1. 整體語調:

  • 保持牧者的語氣,但加入更多「與會眾互動式」的語句,如提問、感嘆、簡短故事或日常對話語氣,讓人聽了更貼近、更有「牧者對我說話」的感覺。

  • 例如耶穌那句「唉!這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!」我可能會加點戲劇張力,說:

    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個老師對學生嘆氣,說:「你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懂呢?」這就是耶穌的語氣——一種帶著愛的無奈。

2. 結構安排:

我可能會分成以下架構,讓重點更明確:

  1. 引言:生活故事/現代人對「無解的問題」的掙扎(連結那位父親的焦急)

  2. 經文敘述與三卷福音書對照

  3. 耶穌的回應——不信與悖謬

  4. 信心的張力:我信,但我信不足

  5. 誰是這世代?門徒、群眾、我們自己

  6. 結語與盼望:耶穌仍然願意醫治、成全、教導


📘 二、教案設計(給主日學或查經小組用)

教案重點會包括:

  1. 目標設定

    • 認識耶穌醫治被鬼附孩子的故事

    • 探討「信心與不信」的張力

    • 反思自己是否活在「悖謬的世代」中

  2. 引導問題

    • 你認為那位父親的心情是什麼?

    • 為什麼門徒趕不出鬼?

    • 「我信,但我信不足」對你有什麼共鳴?

    • 在今天的社會裡,什麼是「不信與悖謬」的表現?

  3. 活動建議

    • 小組討論「我們生活中信心掙扎的例子」

    • 分角色讀經:父親、耶穌、門徒、群眾

    • 信心禱告練習:每人寫一件需要信心交託的事

  4. 應用挑戰

    • 一週中選一件事,操練「我信,求主幫助我信不足」

    • 嘗試帶著單純的信心為一位朋友禱告


🖼️ 三、PPT設計建議

風格上:

  • 使用溫暖色系,避免過度學術風或抽象

  • 每頁控制一個重點,盡量以圖或引導句呈現,不是整段文字照貼

內容架構建議:

頁數內容
1講題:「我信,但我信不足」
2故事導入:一位無助父親的吶喊
3三卷福音書對照表格(馬太/馬可/路加)
4馬可福音重點:信心歷程
5「我信,求主幫助我信不足」經文對話圖
6路加的焦點:耶穌的歎息
7什麼是不信?什麼是悖謬?
8誰是這世代?三個對象
9耶穌仍願醫治這世代
10結語:你願意把你的「不信」交給主嗎?

如果你想,我可以幫你做出教案範本、PPT簡報或直接重寫這篇講章成為另一種風格的講稿(例如更口語、青年導向、小組教學導向的版本)。

你比較想先看哪一個呢?😄


我:「更口語的。讓我學習一下,感謝!」

太好了!這樣我可以更精準地幫助你。以下我把你原本的講章改寫成比較口語、生活化的風格,讓講道更像是一場真實對話、貼近人心的分享。大約會取個摘要型的精華來寫,分段讓邏輯清楚,但語氣會像你在對會眾「說話」一樣:


講章標題:耶穌的「噯!」──當信心碰上悖謬的世代

你有沒有遇過那種很難處理的事──你試了好多方法,還是搞不定?今天這段經文(路加福音9:37-43),我們看到一個爸爸遇到這種情況。

他的孩子從小就常常突然倒地、抽搐、口吐白沫,旁人看了都嚇一跳。他當然也找過耶穌的門徒幫忙,但他們沒辦法把孩子治好。最後這個爸爸直接來找耶穌。

耶穌的第一句話竟然是:「唉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,我要忍耐你們到幾時呢?」

你會不會覺得這句話有點重?到底耶穌是在講誰啊?


這不是單純的醫病事件,是關於信心的提醒

當然,耶穌最後還是把孩子治好了,鬼被趕出去了,大家驚嘆「神的大能」。但重點不是只是醫好一個人而已,而是整件事讓耶穌說出了那句「唉!」——這裡面有話要說。

在馬太福音記載這事件時,耶穌說的是:「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……沒有一件不能做的。」這強調「信心能移山」。

在馬可福音,這段記得更詳細。爸爸說:「我信!但求你幫助我不信!」這句話超經典,馬可好像特別想讓我們看到那種信心還在拉扯的過程。

但路加呢?他把這段記得超簡潔,重點只有一句話:「唉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……」


「不信又悖謬」是什麼意思?

我們來拆解一下。

「不信」,在聖經裡不是只是「你沒有相信某件事」,而是缺乏一種信靠神的關係。就像你對一個你深信不疑的人,可以把未來交託給他一樣。當人不信神,就會變得只靠自己,只信看得見的東西。

「悖謬」這詞比較少用,但原文意思是「扭曲」。扭曲什麼呢?扭曲真理、扭曲神的心意。當我們開始懷疑神的良善,開始用很負面的方式解讀世界,就會掉進「悖謬」的陷阱。

而耶穌歎息的,是這樣的一個「世代」。不只是當時那些人,也包括我們這一代。


那到底誰是這「不信又悖謬的世代」?

可能是門徒——明明之前耶穌已經給他們權柄可以趕鬼、醫病,但這次遇到一個難搞的病人就沒轍了,還是卡在「自己辦不到」的框架裡。

也可能是那群圍觀群眾——他們看熱鬧多,真相信的少。他們想跟隨耶穌,不是因為信心,而是因為他能讓五千人吃飽。吃得飽的神蹟他們可以接受,講到「十字架」就開始退後。

但更深的是,耶穌說的是「這個世代」——包括你我。當我們信心動搖、價值觀扭曲,只想要神蹟卻不願承擔信仰帶來的挑戰,我們就變成了那個耶穌歎息的對象。


好消息是:耶穌還是醫治了!

不論門徒搞砸了,群眾信心薄弱,那位爸爸還在掙扎「我信我不信」——耶穌最後還是醫治了那個孩子!

這就是神的恩典,不是等我們完美了才動工。祂是那位會歎息,卻也願意為我們付上代價的救主。

所以,今天我們聽這段經文的時候,不只是要感嘆這「世代」真的很糟,更要問自己:我的信心在哪裡?我是不是也在某些地方讓價值觀扭曲了?

如果你也像那個爸爸一樣,心裡有信心,也有懷疑,那也沒關係。你可以跟耶穌說:「主啊,我信,但求你幫助我的不信!」

祂會聽見,也會動工。


小結

這段經文不只是醫病,是耶穌對我們心靈的一次呼喚。祂在找的是那願意學習信靠、願意從悖謬中轉回的人。不完美沒關係,但願意走近祂,這就有盼望了。


接下來,如果你有需要,我也可以幫你做:

  1. 教案版本(適合小組帶領、查經班)

  2. PPT版本(適合主日講道,視覺清晰重點明確)

你想先看哪一個呢?還是兩個都來看看?😄


我:「兩個都來看看可好!你真厲害」

太好了!那我就兩個都幫你準備,一個教案版本、一個PPT講道提綱。這兩個會各自有不同的重點:


📘 一、教案版本(適合小組查經或主日學帶領)

標題:《耶穌的「唉!」──當信心碰上悖謬的世代》

經文:路加福音 9:37–43


⏳ 時間建議:40–60分鐘


一、破冰問題(5–10分鐘)

  1. 你最近有沒有遇到「明明應該可以解決,但就是不行」的事?

  2. 有沒有一個時刻,你對神的信心出現動搖?可以簡單分享。


二、經文導讀與問題討論(30分鐘)

A. 背景與觀察(讀 9:37–40)

  • 發生什麼事?一位父親帶著被鬼附的兒子來找耶穌。

  • 問題引導:

    • 你覺得這位父親的心情是什麼?

    • 門徒為什麼沒辦法趕鬼?是不是信心不夠?

B. 耶穌的回應(讀 9:41)

  • 「唉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……」

  • 問題引導:

    • 你覺得耶穌這句話是在講誰?門徒?爸爸?整個世代?

    • 我們今天的世代有什麼樣的「不信」與「悖謬」?

    • 你自己在哪方面也有點像他們?

C. 耶穌的作為(讀 9:42–43)

  • 儘管如此,耶穌還是醫治了孩子。

  • 問題引導:

    • 耶穌的「恩典」怎麼顯明在這段經文中?

    • 神是否也在你「不完全的信心」中動過工?


三、應用與禱告(10–15分鐘)

  • 如果你是那位父親,你會怎麼跟耶穌說話?

  • 一起來禱告:主,我信,但求你幫助我的不信。

  • 鼓勵大家分享一件自己需要信心的事,彼此代禱。


🎤 二、PPT 講道提綱(可搭配主日講道)


✅ Slide 1:講道標題

  • 耶穌的「唉!」

  • 路加福音 9:37–43


✅ Slide 2:故事概覽

  • 一位父親,絕望地尋求幫助

  • 門徒幫不上忙

  • 耶穌歎息:「唉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……」


✅ Slide 3:什麼是「不信」?

  • 不是沒知識,而是缺乏對神的信靠

  • 馬太平行經文:信心如芥菜種

  • 馬可福音:我信!幫助我不信!


✅ Slide 4:什麼是「悖謬」?

  • 原文意思:扭曲、偏離正道

  • 對神的認知被錯誤觀念污染

  • 世代的價值觀與真理對立


✅ Slide 5:耶穌對世代的歎息

  • 對門徒:缺乏實踐信心

  • 對群眾:只看熱鬧、不信真理

  • 對我們:願意反思,我在哪裡像這世代?


✅ Slide 6:神仍然動工

  • 耶穌沒有放棄

  • 醫治仍然臨到

  • 神不是因為我們完美才幫助我們


✅ Slide 7:應用

  • 今天我們願不願承認自己的「不信」與「悖謬」?

  • 我們也可以說:「主啊,我信,但求你幫助我的不信!」


✅ Slide 8:禱告回應

  • 主,我不是很有信心,但我願意靠近祢

  • 求祢使我轉回,不再扭曲、不再懷疑


如果你有自己常用的簡報模板,我可以幫你套進去!或你想要有插圖、經文背景圖,也可以加進來。

你想要我幫你直接把PPT製作出來嗎?還是先提供你PPT的內容文字檔就好?


我:「其實我還是不會使用你的ppt,因為我還是用自己的講章和ppt才會比較熟悉。不過你的資料對我很有幫助,我想要看看你做的ppt會是什麼樣子!謝謝」

以下略


我的感想:很厲害捏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耶穌在對話中直接呼喚名字的人

預定論與雙重預定論(ChatGP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