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信又悖謬的世代(ChatGPT)
耶穌說「唉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!」這句話的出處主要來自《聖經》四福音書中的幾個地方,特別是在門徒無法趕出污鬼時,耶穌發出的感嘆。
出處
-
馬太福音 17:17
耶穌說:「唉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!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?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?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!」
-
馬可福音 9:19
耶穌說:「唉!不信的世代啊,我要與你們同在到幾時呢?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?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。」
-
路加福音 9:41
耶穌說:「唉!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!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?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?把你的兒子帶到這裡來吧。」
指的是誰?
這句話主要是針對當時的門徒和以色列人,因為他們缺乏信心。當時,有一位父親帶著被鬼附的兒子來找耶穌的門徒,希望他們能醫治他,但門徒卻無法趕出污鬼。這時耶穌表達了對門徒信心不足的不滿,並且擴及整個世代,指責他們不信與悖謬(悖謬意指心思不正、遠離神的道)。
這句話也可以廣義地理解為耶穌對當時整個猶太社會的不滿,因為他們多次見證神蹟,卻仍然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。
延伸意涵
這段話提醒信徒要有信心,相信神的大能,不要只憑眼見才信。耶穌隨後也教導門徒,若有信心,即使像芥菜種那麼小,也能移山倒海(馬太福音 17:20)。
關於「耶穌說『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』的含義」,許多聖經學者、神學家和註釋書都有討論。以下是一些具代表性的觀點來源:
1. 教父與古代聖經註釋者
-
奧古斯丁(Augustine, 354-430 AD)
在他的《講道集》(Sermons)與《論三位一體》(De Trinitate)中,奧古斯丁強調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當時的猶太人,也適用於所有缺乏信心的人類世代。 -
約翰·金口(John Chrysostom, 347-407 AD)
在他的《馬太福音註釋》(Homilies on the Gospel of Matthew)中,金口認為耶穌這句話主要針對門徒,責備他們的信心不足,但同時也是對整個世代的嘆息,表達對人類普遍不信的憂傷。
2. 近代聖經註釋書
-
馬太·亨利(Matthew Henry, 1662-1714) – 《馬太·亨利聖經註釋》(Matthew Henry’s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)
亨利認為,耶穌的話包含兩層意義:-
責備門徒沒有足夠的信心,因為他們應該能夠趕出污鬼。
-
責備整個世代的頑梗與不信,即使見證神蹟仍然不悔改。
-
-
艾爾弗雷德·普魯梅(Alfred Plummer, 1841-1926) – 《國際批判註釋系列》(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)
普魯梅指出,這句話的「世代」指的不只是當時的猶太人,而是代表人類普遍的不信與悖謬。他認為這是一種神聖的憤怒與哀傷的結合。
3. 現代神學與聖經研究
-
威廉·巴克萊(William Barclay, 1907-1978) – 《每日研經叢書》(The Daily Study Bible)
巴克萊認為,耶穌的話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,反映了他對門徒信仰的失望。他特別強調「悖謬」一詞,表示人心偏離神的真理,不願悔改。 -
N.T. 賴特(N.T. Wright, 1948-) – 《耶穌與上帝的勝利》(Jesus and the Victory of God)
賴特認為,這句話是耶穌對整個以色列的不信發出的感嘆。他將這句話與以色列歷史聯繫起來,認為耶穌視自己為「以色列的代表」,而這個世代的悖謬正是他來拯救的對象。
4. 犹太背景與第一世紀文化的觀點
-
克雷格·基納(Craig S. Keener) – 《新約聖經背景註釋》(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: New Testament)
基納從猶太文化背景解釋這句話,認為「世代」在猶太人的語境中,通常指整個民族的道德與屬靈狀態。他指出,這句話回應了舊約申命記 32:5:「這世代的人行為敗壞,性情彎曲,對神不忠。」
結論
這些神學家和註釋書普遍認為,耶穌的話指的是:
-
門徒缺乏信心(他們應該能趕鬼但做不到)。
-
當時猶太人的不信(見證神蹟仍不悔改)。
-
更廣泛的人類世代(所有遠離神、不願悔改的世代)。
如果你想深入研究,可以閱讀 馬太·亨利、N.T. 賴特、克雷格·基納 等人的註釋書,他們對這句話的背景與意涵有更多詳細的分析。
留言
張貼留言